点击这里获取免费大流量卡

一片薄薄的晶圆,价格堪比一辆豪华轿车,芯片制造业的物理极限与经济极限正在激烈碰撞。

01

4.5万美元一片

台积电2纳米制程的晶圆每片3万美元,已经让苹果、英伟达等科技巨头们眉头紧锁。但当这些企业还在为2纳米芯片支付巨额账单时,更惊人的价格已经到来——1.4纳米制程晶圆成本高达4.5万美元,比2纳米直接飙升50%。

前不久,台积电在北美技术研讨会上揭开了A14(1.4纳米级)制造技术的面纱。这项预计2028年量产的技术承诺在性能、功耗和晶体管密度方面实现跨越式进步,但成本也随之飞跃。

台积电A14工艺作为全球首个1.4纳米制程技术,采用第二代GAAFET(全环绕栅极)纳米片晶体管架构和NanoFlexPro技术,实现了晶体管密度的突破性提升,速度较2纳米提升15%,功耗降低30%。然而,先进技术的代价是惊人的——单晶圆成本从2纳米制程的3万美元飙升至4.5万美元,涨幅高达50%!

这一涨幅源于两大核心因素,首先是技术升级代价,A14采用第二代环栅(GAA)纳米片晶体管及NanoFlex Pro技术,以提升芯片灵活性,但新材料与工艺复杂度推高制造成本;其次是设备投入激增,随制程微缩,设备成本呈指数级增长。

数据显示,从90nm到2nm,单条产线的设备成本从100万美元飙升至450万美元,晶圆代工价格从1,000美元涨至3万美元。A14作为更先进节点,成本突破符合行业规律。

更令人担忧的是,4.5万美元可能还不是终点。多位行业分析师预测,随着技术逼近物理极限,未来晶圆价格仍有上涨空间。

02

成本传导的“螺旋陷阱”

在半导体行业,先进制程的成本增长一直呈指数级上升趋势。对比历史数据,台积电5nm晶圆成本约为1.7万美元,7nm更是低至9346美元。如今2纳米晶圆已突破3万美元,而1.4纳米更是达到惊人的4.5万美元。

回顾2020年台积电5nm工艺量产时,单片晶圆成本约1.7万美元,较7nm(9,346美元)上涨82%。当时苹果A14芯片单颗成本达238美元,最终导致iPhone 12取消充电器并涨价,华为Mate 40系列亦因麒麟9000芯片成本压力定价上扬。

历史证明,晶圆成本上涨必然向终端传导。

台积电的工艺路线图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:每代制程升级都伴随着成本断层式跃升。5nm晶圆单价1.7万美元,7nm仅9346美元,而2nm突破3万美元,1.4nm更达4.5万美元——这意味着每代制程迭代成本涨幅普遍超过80%。

以苹果A14芯片为例,单颗238美元的成本直接导致iPhone 12取消充电器并涨价,华为Mate 40系列则因麒麟9000芯片压力定价上浮15%。这种成本传导已形成固定链条:光刻机等设备投资激增→晶圆代工报价飙升→芯片设计成本膨胀→终端产品涨价或减配。

更严峻的是,2nm制程的研发投入已突破临界点,单颗芯片设计费用达7.25亿美元,新建产线成本超过100亿美元,但性能提升仅10-15%。英伟达CEO黄仁勋坦言,即便2nm晶圆每片3万美元,也必须押注这场豪赌以保持算力优势。

这种技术军备竞赛正演变为资本绞杀,头部厂商被迫加入,中小玩家则被挤出赛道。

值得一提的是有能力的巨头其实并不反感这样的涨价模式,台积电在2025年对5nm/3nm制程芯片代工价格再次上调3%-8%,试图维持53%的毛利率,但其客户苹果却通过终端产品溢价实现“双重盈利”:一方面将代工成本转嫁给消费者,另一方面通过提价幅度超过成本涨幅进一步扩大自身毛利率。

这一现象揭示了代工模式中看似“共谋”实则“不对等”的利益分配结构。

台积电每年投入数百亿美元研发先进制程,但技术迭代带来的成本压力必须通过涨价分摊。然而,品牌方对技术红利的攫取更为直接:苹果A系列芯片性能提升可支撑其产品高端定位,而台积电仅能通过代工费回收部分研发成本。

03

谁将最终买单?

在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,台积电作为全球领先的晶圆代工企业,正面临来自先进制程技术升级带来的巨大成本压力。苹果作为其最重要的客户之一,不仅在5nm、3nm等先进制程中率先采用,也承担了由此带来的高昂成本。

苹果历来是台积电最先进制程的首发客户,例如A14、A17等芯片均采用台积电的5nm、3nm工艺。凭借其高端产品溢价能力,苹果能够率先采用这些先进制程,但同时也承担了更高的成本压力。

有估算显示,A14芯片的单颗成本约为400美元,若以这一成本结构推算,iPhone的售价可能突破1,500美元门槛。而随着台积电向3nm工艺迈进,每片2nm晶圆的成本甚至高达3万美元,这无疑将进一步加剧苹果的成本压力。

苹果的旗舰产品,如iPhone 15 Pro系列,将搭载A17 Pro芯片,该芯片采用3nm工艺,其成本远高于5nm工艺的A15芯片。

根据行业测算,A16芯片的总成本约为88美元,是A15芯片的1.96倍,成为iPhone物料成本中仅次于显示屏的第二大支出。这种成本的显著上升,使得苹果不得不在产品定价上做出调整,甚至可能通过涨价来消化成本。

面对苹果的高成本压力,台积电并未完全放弃合作,而是采取了“技术补贴”与“长期绑定”的策略。一方面,台积电通过取消价格折让的方式变相涨价,以弥补其在先进制程研发和生产上的投入。

2022年时,台积电曾对7nm及以下先进制程的报价全面上调,涨幅达3%-10%。另一方面,台积电通过阶梯定价和捆绑销售的方式,吸引苹果等大客户打包采购。例如,苹果包下了台积电4nm工艺的12-15万片产能,用于下一代iPhone芯片的生产。

这种策略不仅有助于台积电提高毛利率,也确保了其在先进制程领域的领先地位。根据台积电2023年第二季度的财报,N5制程的营收占比从2022年第二季度的21%上升至30%,N7+N5制程的营收贡献率更是达到了总营收的一半以上。这表明,台积电在先进制程上的投入正在转化为可观的收入增长。

04

最终抗下隐性成本转嫁的消费者

随着苹果和台积电的成本压力不断上升,最终买单的将是消费者,终端产品价格的上涨将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。

iPhone 15系列的A17芯片将带来显著的性能提升,但其高昂的成本将通过产品售价转嫁给消费者。此外,AI芯片、高性能计算设备等领域的价格也将随之上涨,进一步压缩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。

对于中小芯片设计公司而言,成本的上升将导致其难以维持先进制程的竞争力,甚至可能被迫退出市场。这将进一步巩固苹果、英伟达、AMD等头部企业的市场地位,形成“强者恒强”的格局。然而,对于消费者而言,这种成本转嫁意味着他们将不得不为更先进的技术买单,而并非所有消费者都能接受这种价格的上涨。

05

点评:摩尔定律的黄昏?

A14成本危机折射半导体行业的根本矛盾:制程微缩的经济效益正在衰减。当3nm到1.4nm的成本涨幅(50%)远超性能提升(15-30%),摩尔定律的可持续性遭遇挑战。

而台积电A14的豪赌,是半导体工艺攀登“原子级”巅峰的必然阵痛。短期看,苹果等巨头将以品牌溢价消化部分成本;长期看,行业需重构技术路线——当成本曲线陡峭如悬崖时,“谁来买单”将不再是问题,而是“是否值得买”的终极抉择。未来五年,这场围绕1.4纳米的沉默博弈,或将重塑全球芯片产业权力格局。


微信订阅

欢迎通过邮局渠道订阅2025年《电脑报》

邮发代号:77-19

单价:8元,年价:400元

编辑|张毅

主编|黎坤

总编辑|吴新

爆料联系:cpcfan1874(微信)

壹零社:用图文、视频记录科技互联网新鲜事、电商生活、云计算、ICT领域、消费电子,商业故事。《中国知网》每周全文收录;中国科技报刊100强;2021年微博百万粉丝俱乐部成员;2022年抖音优质科技内容创作者

点击这里获取免费大流量卡

如果您喜欢本站,点击这儿可以捐赠本站
这些信息可能会帮助到你: 联系作者 | 报毒说明
修改版本软件,加群提示等均为修改者自留,非本站信息,注意鉴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