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2月19日,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联合S-DreamLab,针对RayBan-MetaWayfarer智能眼镜的七大功能模块展开全面测试,涵盖超60项指标,标志着AI眼镜行业标准化进程加速。与此同时,Rokid、小米、三星等厂商宣布将在2025年推出多款新品,行业进入密集发布期。维深信息(WellsennXR)预测,2025年全球AI眼镜销量有望达350万台,较2024年的152万台增长230%,市场潜力显著释放。
AI眼镜行业标准化加速,信通院测试填补空白
中国信通院主导的专项测试,从客观指标与主观体验两大维度对RayBan-Meta眼镜进行了系统性评估,覆盖基本配置、音频、图像、防抖、交互、续航及安全隐私七大模块。此次测试不仅为行业提供了量化评价标准,更填补了此前AI眼镜领域缺乏系统性评测体系的空白,为产品研发和商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。
标准化进程的推进,直接回应了当前AI眼镜市场产品良莠不齐的痛点。例如,RayBan-Meta作为行业标杆产品,在2024年贡献了全球142万台的销量,占总量的93%。信通院测试的落地,有望推动厂商围绕核心技术指标优化产品性能,加速形成良性竞争格局。
此外,安全隐私模块的测试结果引发关注。随着AI眼镜在政务、医疗等场景的渗透,用户数据保护成为关键议题。信通院从数据传输、本地存储、权限控制等多维度构建评测体系,为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品牌加速布局,应用场景持续拓宽
2025年,全球主流厂商纷纷加码AI眼镜赛道。2月18日,Rokid创始人祝铭明在余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,首次通过RokidGlasses的智能提词功能完成演讲,标志着AI眼镜在政务场景的突破。该产品以49克轻量化设计、4小时续航能力及通义千问大模型支持,展现出在B端市场的应用潜力。
头部企业的产品路线图进一步明确。小米计划于2月底推出首款AI眼镜,三星、苹果等国际品牌的新品亦将在年内亮相。根据WellsennXR预测,2025年全球AI眼镜销量增长将主要依赖RayBan-Meta的持续放量,以及小米、三星等新品的上市兑现。
应用场景的拓展成为另一核心驱动力。除政务场景外,AI眼镜在工业巡检、运动健康、实时翻译等领域的价值逐步凸显。例如,RokidGlasses已尝试在教育、医疗场景中整合物体识别与翻译功能,而Meta等厂商则瞄准消费级市场的全天候交互需求。随着硬件成本下探与技术成熟,AI眼镜有望从专业工具向大众消费品过渡。
总结
AI眼镜行业正经历“标准化+产品化”的双重驱动。信通院测试体系的建立为行业设定了技术标杆,而Rokid、小米等厂商的新品布局则加速了市场扩容。随着政策支持、技术进步与场景落地的共振,AI眼镜或将在2025年迎来规模化商用拐点。
本文源自:金融界
作者:观察君
这些信息可能会帮助到你: 联系作者 | 报毒说明
修改版本软件,加群提示等均为修改者自留,非本站信息,注意鉴别
评论(0)